栗子的作用是什么?
栗子,俗称板栗,属栗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及朝鲜等地。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现在,除了少数热带地区外,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形态特征】 喜光,深根性树种,抗逆性强。树冠广阔,枝叉密布,叶片浓绿,花白色或淡黄色,圆锥状花序,果卵形至椭圆形,熟时紫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坚果7~8月成熟。 【生态学特性】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气候范围广,在山地、丘陵和黄淮海平原均可生长,且生长发育周期较长,幼年期耐阴,成年后喜阳光充足。根系庞大,入土深度达6米左右,故能稳固山坡,保持水土,是山区优良的造林树种。其抗烟尘、抗有毒气体的能力均强于一般植物。
【营养成分】每100g中含有蛋白质5.7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43.2g,钙9mg,铁1.5mg,锌1.8mg,维生素A250μg,维生素B10.3g,维生素B20.15g,维生素C120.3g。还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微量元素。
【药用价值】
1、补肾益气《神农本草经》中称其主肾气,益肾健胃。《日华子本草》载其补五劳七伤,腰脚疼;《滇南本草》称治肾虚腰膝痛。故可用于治疗小便频数、遗尿、小便不利、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症。
2、健脾养胃《别录》中有记载,说它能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栗子含有淀粉酶和麦芽糖酶,能消化米面等食物,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可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能量消耗,因而有助于肥胖者健身减肥。另外,还可增强食欲,增加胃蠕动,帮助胃肠道消化吸收,故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