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元集团?
中国的“多元化”,和西方的多元化,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的多元化,是管理层次、管理幅度的多元化。也就是一个管理者可以同时管很多事情、很多人。这跟西方的管理学是不同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一个工厂,中式的管理模式,可能就是一个厂长管所有的事,从人事到采购生产全他一人负责;而西方式的管理,就会划分得更细致一点,比如人事归人事部,生产归生产部等等。这样分得清楚,责任明确,但是跨部门的沟通就会变得复杂。但这种方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就有点不适用了——你分得这么细,那么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因为管理能力不是一种技术能力,而是对人性、对业务形态的把握和理解力。这种理解力是需要积累和实践的,而不是通过读几本管理书籍就能具备的。
所以你看很多国内的企业,虽然分得很细的管理部门,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扯淡的——因为根本不具备西方精细化的专业管理素养,而是把几个部门的人凑在一起“大混”,即不管专业也不管层级地胡乱协调。其结果就是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但是这种结构,很适合中国人的性格。因为中国人不喜欢跟外国人一样钻牛角尖,我们更倾向于“以和为贵”“以柔克刚”——既然专业的细化解决不了问题,那我们干脆就不解决问题(或者暂时解决不了),就把问题推给别人,让别人去承担本来应该由我们承担责任的结果吧!
这样的企业组织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责任明确后的逃避和推诿——反正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错,是领导安排我这样做的,或者这个部门都没有人负责,我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