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那里鬼妹多?
香港鬼妹,这个称谓可能来自台湾或者大陆网络用语,意思就是指“外国女人”。 严格来说,“鬼妹”不是个正式词汇,是个非官方的叫法。原因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些外来的女性的出身地。(你问她们是哪里人嘛,答主也答不上来啊!)
不过,因为历史的原因,香港的确有大量的外嫁女和外籍人士居住。因而这个叫法在香港也的确不算特别离谱。 那么,问题又来了,香港到底有多少这种鬼妹呢? 这个数字,很难有个确切的统计。但根据2016年的估算,大概是在8万-11万左右,约占香港总人口的1%,来自100多个国家 (来源见图片描述 http://my.clearinghouse.hk/statistics_frame.php?catid=3)。
这8-11万的数据是估算,可能还有出入,而且这个数字也不是说没有变化的。 那这么多人,都分布在哪里呢? 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全港有5487人姓“李”,也就是全港每100个本地人就有近一个姓李;而外嫁女的姓氏分布中,则是有1597人的何姓家庭,以及1595人的梁姓家庭,各占全市外嫁女人口的比例为19%和19%。
这跟香港本地人的姓氏分布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前三大姓“李、张、刘”占据了全香港一半以上人口。 而外籍人士的姓氏方面,则多是集中在少数的常见姓氏上。 除了姓氏之外,从国籍来看的话,新加坡籍人士占了大多数(1万5千余人,占总数的约五成),其次是菲律宾籍(3586人,大约三成)、印度籍(1549人,接近两成)和其他国籍(2318人,超过一成半)。
所以,如果要用一个地理概念来形容“鬼妹”的话,尖沙咀、铜锣湾等地方可以说是“鬼妹”集中的地区。 当然,这些人都属于香港永久居民,具有投票权,因此他们的选票不能无视。
特别是每年香港特首选举的时候,各个竞选阵营都会争取这部分人的选票。 比如,2017年行政长官候选人竞争者刘慧卿就提出,一旦当选会给予外籍人士更多公民权利,包括给他们在香港永久居留和外嫁女申请香港身份及居留的便利。 另外一边,反对派就不断在立法会和各种公开场合质疑这一政策的合法性。 因为按照中国法律,外籍人士是不能获得中国公民身份的。 关于外来女性和外籍人士是否应该享有香港公民特权,一直是一个争议极大的问题。 而在我看来,既然可以授予一个身份低下的群体公民资格以拉拢他们的选票,为何又不赋予外嫁华人同样的待遇呢?这个逻辑着实让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