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权除息只有中国吗?
除权除息,是股票的衍生概念。 上市公司发放股利时,需要编制财务报告,进行利润分配,这时需要确认股利分配的金额;在现金分红的环节,从公司账户转到投资者账户,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1986年以前为5%),这20%税款由上市公司代理股东交纳。但实际交税并不是以20%比例计算的,而是根据“股份制企业收益分配的规定”来计算。
比如,某股民买进A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1元,总计金额1000元,当时国家规定的税率是5%。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公司盈利,决定发放现金股利,每股0.3元,那么,该股民获得的分红收益是1000×0.3=300元。
按照规定,应缴纳所得税:300×50%=150元。 但实际上,股东取得收入时,公司已经先替他交了一半(150元)的税了,所以,最终股东只须缴纳75元的税即可。这150元税收是由公司在向税务机关报税的时候,从中扣除的。 这实际上是税后分得了红利,而股价因此相应地除掉了一个“0”,这就是除权和除息。
在中国股市,除了深市中小板、创业板之外,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是按照面值发行,也就是说,每一股的票面金额都相同。如中国石油4月2日分红,每10股转增3股派1.27元(含税)。分红前,股份总数为452.25亿股,分红后,股份变为483.675亿股。
按照这个数据进行除权除息,每10股分别减少0.3元和1.27元。虽然面值为1元的股票,突然变成0.7元,看起来好像是亏了,但实际上并没有亏,只是股票的价格变成了综合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