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端午节吃什么?
我老家是江苏徐州的,每年端午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在河边采一种叫做艾蒿(当地人也叫艾子)的植物,采回来的艾蒿洗一下,用来泡脚或洗头,据说可以去虱除痒(小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头上长痒痒的头皮屑,每次用母亲自制的艾叶水洗头后就会好很多);包粽子的叶子我们那里叫箬叶,有一种长得比较细小的箬叶是专门用来裹蛋黄馅儿的粽子,咸蛋黄是我们那里的特产之一,用这种小的箬叶包出来的粽子特别精致好看而且很好吃。 除了裹粽子外,艾蒿还可以烤着吃!我们那边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根长长的竹签,上面沾着芝麻和糖,然后把摘回来的艾蒿一朵朵串起来,像穿珍珠一样穿好之后放在炭火上烤,烤得金黄酥脆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又香又脆,味道有点像现在的麻花。
在上海虽然也能买到新鲜的艾蒿,但是烤艾蒿却是买不到的,于是自己动手做,不过做法有些改良,不再使用竹签,而是把淘净晾干的水磨粉加白糖拌成面团,然后分成小剂子捏成形状类似麻团的小饼在上面戳出几个洞,最后下锅炸至金黄即可。炸好的艾果外表酥脆,里面软嫩,配上那特有的清香味儿,一口咬下去就让人欲罢不能了~ 除了有艾果以外,上海很多地方还会有炒绿豆沙、赤豆汤等糖水,不过这些都是在夏至当天吃的,而在端午则多吃肉粽子,其中以嘉兴粽为代表,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最喜欢吃的就是嘉兴粽,嘉兴粽因用料上乘,制作精巧而闻名,上好的材料加上独特的腌渍手法令其味道极其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