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的五行是火?
五行的起源,最早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齐国驺衍,首创了五行学说并加以推广。他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解读社会现象和自然规律(水为阴、木为阳;火为阳、金为阴),这一学说的流行对当时以及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代李斯把五行学说运用到政治领域,认为秦灭六国犹如火焰一样必然,因此劝秦始皇不要废六国后裔以示宽厚。汉武帝时,董仲舒用阴阳五行的观点解释儒学经典《公羊传》,将五行生克的道理推及“三纲五常”,进而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封建帝王治国论。于是,从战国到汉初,五行理论逐渐完备起来并被广泛应用。
到了明代,朱熹在吸收前人对五行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行者,五行之气也”,明确指出了五行的物质性。然而这样的解释仍没有摆脱阴阳家的影响,因为阴阳二气的流动变化仍然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
随着西方科学的传入以及在近代中国经历的灾难,人们对传统学术产生了反思,对很多传统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现代学者认为五行并非指五种物质或元素,而是对自然界五大特征的形象描述:
1. 木——欣欣向荣:树木具有向上生长的生命力。所以古人用“草木”比喻富有生机的事物。
2. 火——烛明火照:火的光和热是由光源自身发出的。因此被引申为明亮、照耀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火炬”、“火红”等词语都保留了古文的含义。
3. 金——坚刚杀戮:金属具有坚硬、锋利的特点,能够杀人、止血,因此古代还指代战争、杀伤。我们现在还使用着的“金刚”、“金钢钻”、“杀一儆百”等都保留着这一古老的意义。
4. 水——润物无声:水的特点是被滋养万物、默默滋润。因此引申出“温润”、“滋润”之意。现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人谦和,如“像水一样温柔”;又因水滴每天流淌,从不间断,故而引申出“持续”之义,如同字面所示。
5. 土——厚德载福:土地具有生长万物的功能,又具有承载、庇护的含义。因此有“土生万物”之说,又有“大地母亲”这样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