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五行中属什么颜色?
首先,从颜色的本质说起. 颜色是什么?颜色是物体反射的光线。可见光波长在350nm和700nm之间。由于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敏感度不一样,为了在视觉上统一,我们将所有低于350nm的电磁波定义为“黑”;将高于700nm的电磁波定义为“白”;而将介于二者之间的定义为“彩色”。从本质上讲,我们所见到的世界其实是由两种色彩组成的,即彩色与黑白。
所以,我们讨论色命时,只需要考虑二者的属性即可。 而五行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而被发明出来的工具。《尚书·洪范》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相生相克,互相制约。这种制约是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这种运动是有周期的,因此五行生克也是循环往复的,并不是单一方向的。
那么,问题变成了这样:五种基本色调(阴阳五行)与人身(天地万物)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呢? 我们把黑色归到水中,白色归到火里,则金生水,火上木。二者相配,天地相合,故而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阴阳结合,故人生而有五行。 五行的循环是从水生木开始的。
在生命之初,父母之精血混合在一起,形成我们最初的胚胎。这时的五行之气,在经络中循环往复,滋养着我们的血肉之躯。 随着生命的成长,五行之气越来越壮。我们吸收天地间的精华,不断地充实自己。此时若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则如《黄帝内经•灵枢》所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气交,万物皆怀”。
然而,这种天地之气相交的状态并非一直持续下去。到了一定年龄段,人的身体就会开始走下坡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阳气渐弱,阴气渐盛。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过了四十岁,人体内的阴气已经开始减少,阳虚阴盛的阶段开始了。
这时如果还不能及时养护好自己的身体,让阴阳逐渐失去平衡,那么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黄帝内经》提醒世人,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