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领有多少?
我根据2013年各职业工资水平,采用人均收入法估算了当时北京的平均白领人数。 假定所有职业中按收入排序,前1/4的职业为高等职业(平均收入大于等于全国平均收入的4倍),中间1/4的职业为中等职业(平均收入处于全国平均收入的2-3倍之间),后1/4的职业为低等职业(平均收入小于全国平均收入的2倍)。又设每个职业内部人员收入水平差距系数为K,则
其中,Y为职业收入,N为职业人口数,X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k为每个职业内部人员收入水平的差距系数。 根据上述公式,以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7元的标准推算,高收入职业的平均收入应当是107858元;中等收入职业的收入区间应该是133911至67956元;低收入职业的收入区间应该是在67956元至26957元之间。
考虑到不同职业之间的比较不存在绝对的收入水平,为了准确反映不同行业收入水平的状况,我们采用各行业平均工资的加权平均值来计算。具体参数选择如下: 采用上述方法和数据,我们计算得出那时北京有48.8万从事高等职业的人员,38.9 万从事中等职业的人员,18.4万从事低等职业的人员。也就是说,占全市从业人口35%左右的劳动者,占据了全市总收入的80%以上。
当然,这一统计并没有包括没有纳入城镇调查失业率计算的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以及农村劳动力,如果将这些人群考虑在内的话,低收入群体的占比还会更高一些。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本市经济规模连续跃上新台阶,2011年至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2017年超过2.8万亿元,是2012年的1.67倍,居全国首位。
市统计局昨天公布本市“创新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六个系列共30篇文稿专报,展现了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五年间,本市以就业带动民生持续改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就业数据显示,全市就业总量从2012年的1165.5万人稳步增长到2016年的1320.6万人。其中,本市城镇就业和本地农村就业人数分别由859.1万人、176.3万人增长到968.3万人、183.3万人,分别净增109.2万人和17万人;外省市来京务工人员就业人数增长到169万人,增长42.6%。
北京的白领越来越多。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年白领人才指数调研报告”,北京以38.5的人才指数位列榜首,上海以28.3位列第二;从绝对数量而言,北京、上海两地白领总量超过1300万人。
本市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工程,2010年至2017年全市累计开展补贴培训1386万人次。本市居民收入实现稳步较快增长,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530元,比2012年增长45.4%,年均增长9.9%,跑赢GDP增速,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0%。
随着收入增长,本市居民的消费支出同样增长迅猛,2016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326元,比2012年增长41.4%,年均增长9.0%。
在消费结构方面,服务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明显提升,由2012年的42.2%提高到2016年的44.6%。食品类、衣着、居住、交通和通信支出占比随收入增长而递减,分别由2012年的31.8%、7.8%、26.8%和14.5%下降到2016年的28.6%、6.1%、25.1%和11.5%。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12年的26.0%下降到2016年的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