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五行属什么区别?

原皓辰原皓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生者凉,熟者温。”明代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川贝的“生者性寒, 熟者性温”。可见,关于“贝母”是“凉”还是“热”,历代文献记载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凉”。 那么这种“凉”性是怎么回事呢?要解释清楚这一点,还得从古代药物分类学说起。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药物分类学著作首推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205年)和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

在这两部经典之中,药物被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清热凉血类药物,如石膏、知母等;另一类是温里散寒类药物,如肉桂、附子等。 在现代化学成分分析的帮助下,中医界又进一步将中药分为寒、热、温、凉4大类,其中的“热”指的就是具有刺激性的中药,而“凉”则指的就是性质偏寒的中药。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贝母属于传统中医学中所谓“凉”性药物,因此具有与“凉”性药物相同的副作用——对胃肠的刺激,如恶心、呕吐、腹泻。 而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贝中所含的川贝碱具有镇咳作用,其祛痰作用则是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实现的,另外,还能增强免疫能力、镇痛、镇静、催眠、抗过敏。

还有研究指出,川贝还能通过调节内分泌和代谢功能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贝母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因此孕妇应禁止服用。因为贝母中含有生物碱,故而不能多服久服。

达书达书优质答主

药材川贝是一种润肺止咳化痰药是所有贝类药材中最为甘润者善于润肺化痰清热止咳且无辛散走窜燥烈之性适用于肺热或肺燥引起的干咳少痰或痰难咳出、咳嗽咯血、心胸烦热、大便干结等。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贝母有较强的镇咳作用与化痰、平喘配合使用效果更好;对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并有解热作用可治外感咳嗽;对结核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治慢性咳嗽、咯血。

浙贝母味苦性寒清热散结行痰逐饮其力较峻偏祛风热痰火为治风痰、时行热痰、时行 cough、痈疡肿毒、瘰疬痰核等所常用。对非炎症性的“风痰”效果较好宜用来治痰多咳嗽、胸痛咳血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