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拉松赛事过多?
现在中国的马拉松确实有点“多”了! 说“多”也不是很恰当,应该是“散”,各地都办马拉松,而且不少是规模不小、组织得很好的比赛。但是有些地方办的马拉松就有点随意,缺乏规划和指导,为了办赛而办赛,选手参赛的感受很差。
就拿最近几天来说吧,5月19日云南玉溪在还没有修建完跑道的情况下冒然举办了一场马拉松,20日的衡水湖马拉松在没有降温情况下强行开赛,这两场比赛都有很多人退赛,在网上骂声一片; 而5月22日在兰州举办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由于赛前准备充分,救援力量齐备,最终21名参赛选手不幸遇难。这场比赛在赛前通知延期的时候很多跑友还是表示理解并支持,说明只要赛事组织者认真负责,赛事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所以我说现在的马拉松确实是“散”“乱”,但并没有“多”。好的比赛越来越规范,组织也越来越成熟,这样的比赛我们愿意参加;而有些比赛组织不够完善,导致参赛体验很差甚至危及生命,这种比赛应该越来越少。
就目前来看,国内的马拉松市场呈现了井喷式发展,各地的赛事层出不穷,但是仔细地观察便能够发现,这其中依旧存在着比较大的矛盾。比如许多三四线城市甚至地县级的城市也花费重金主办马拉松,但是却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及办赛经验,很容易在办赛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跑者和观众的体验。
而且,国内大多数城市能够提供的优质路线也比较少,并不能吸引到顶级的马拉松选手参加,使得这些赛事的可看性降低,也限制了这些马拉松的发展。加上现在马拉松赛事的多,导致一些优秀马拉松选手需要参加更多的比赛来提高自己的收入,从而降低了自己的运动能力,这样也降低了马拉松比赛的观赏性。
现在,国内马拉松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对于赛事的开发度以及商业模式的多样性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的马拉松已经逐渐地走入了正轨。只是目前来看还有些赛事过于低质,并没有真正地加入到市场竞争中去,对于这样的赛事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对于高质量的马拉松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