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五行属什么?
“岁星”就是木星,它十二年运行一周又四分之周,故曰“五星盈缩”、“岁星盈缩"。 《尚书·尧典》有“期三百日有六旬”的记载,说明至少在夏朝已经测定木星的会合周期为366日。这在古代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比西方公元前世纪中叶罗马帝国时代凯撒大帝下令制造的一只精确度很高的日晷还要早约2000年呢! 在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把整个恒星都区分开了。当时把北方天空中的星星分为五区,称作“五纬”;每一纬中又有若干星官(如井宿有51个星官)。这些星官中一部分是恒星光谱中较亮的星,另一部分是肉眼勉强能看见的暗星。
其中“东岳”星宫中就有“箕水豹”、“斗牛奴”等,“南岳”星宫中有“亢金龙”、“女土蝠”等等,而“西岳”则有“奎木狼”、“娄金狗”等等,它们都是古代天文家和占星家所确定的恒星的名称和方位。 这些名称传到今天还在使用,只是“斗”、“女”、“奎”等字在古代写作比较复杂的异体字而已。现在天文学家给出的英文名称虽与古代不同,但含义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