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地铁需要什么条件?
以国内规范来说,新建地铁一般要求客流规模达到一定数量级(比如跨座式单轨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中要求年客流量2500万人次),并且客流密度要在日每万人距离小于4km、高峰小时每千人到达量大于1000(这个指标是衡量交通拥挤程度的,越大越拥挤);新建城轨快线则要求年客运量达到3000万人次以上,客流密度在日每万人距离小于6公里,高峰小时每千米到达量大于1750。(具体可参见现行规范) 当然这些数据只是参考,并不是建设地铁或城轨快线的充分条件,是否启动项目建设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包括经济性(财务评价)、必要性(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风险性等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客流支持,项目就难以获得批准推进,就算勉强上马,后期的运营也难以维持。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修建地铁的标准还是以人口和GDP为依据,而有的城市虽有人口和GDP基础,但却因财政收入不足而无法修地铁,因此就出现了地铁修到一半因为资金不足而导致搁浅的情况。至于原因吗?也很简单,地方政府没钱嘛!毕竟修地铁是个无底洞,前期投入巨大且后期运营成本也不少。就拿修建地铁的土建部分而言,一般造价都在8000元/平方米左右,而最高甚至可达1.2万元/平方米。当然这还不是最后建成的价格,毕竟土建施工只是整个项目的1/4~1/5左右。
为了支撑地铁建设和后期运营,国家现在采取的做法是鼓励地方政府发行企业债券,也就是说地方要修建地铁就必须得靠自己借债来完成了,财政收入不足的部分靠发债补。当然政府借债总有个极限,超出这个极限可能就无法继续下去了,此时就没有办法维修老旧设备或者更新换代了,最终地铁只能闲置或者缓慢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