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人物结局?
《还珠格格》已历经风雨,一路坎坷,终于要上映第四部了。这再一次印证了一个真理:再好的作品,如果被拍成连续剧,也会臭街。从某种意义上说,连续剧是一种最能摧残灵感、才思乃至情绪的载体。因为连续剧,你必须一集一集看过,所以,再精彩的连环画,也要被弄得断断续续,最后,连最富有人情味的鬼魂,也要被糟蹋成令人讨厌的恶灵。
连续剧之所以将好人物、好情节消减成了恐怖片,在于它不可避免的庸俗性。生活在大杂院里的孩子,谁要是能在一周内连续收看两集电视,便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人物。随之而来的,便是你无法想象的无休止的折磨:必须带路,必须干活,当然,还有必须看电视。即使偶尔出于好奇,我曾在某台某时段看过一定数量的连续剧,但让我记住的人物,记住的故事情节,也是寥寥无几。
其实,原因何在,不言而喻。被拉长拉伸的过程,必然削弱原有质地。否则,就是不合格的连续剧。即使是时下被传为佳话的《大宅门》,我也只能背出几个支离破碎的情节,以及一些七零八落的人物,至于那些支离破碎的人物是怎样的情绪和心态,我说不清楚。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艺术的浓缩。当然,它也可能是一个时代的浓缩。但即使是浓缩,也不应该是生活中的浓缩,而应该是艺术中的浓缩。在艺术中,必须对生活中一些纷繁庞杂的要素作筛选、提炼、合并和融化。
这里,便有了取舍和变。生活里面,有1,就有2,但艺术里面,可以有1,也可以有2,甚至可以有N,但最重要的1,必须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里,便有了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的差别。生活里面,一个人,只要说他“是个好人”,那么,即使他后来变得面目可憎,我们也还是可以说他“本来是个好人”。而艺术里面,只要这个人一开始不是好人,他便永世不得翻身,即使后来他成为好人了,艺术也不再承认他的好。
这里,还应该有生活场景和艺术场景的区分。生活场景,就是厨房、客厅、卧室,甚至厕所;而艺术场景,则是不应该受到任何干扰和侵扰的心灵家园,它总是富有个性,且适宜表现人物的心境、情绪和意念,即使是发生情感的冲动和激愤,也必须在瞬间转化为人的内在的精神性。
总之,好的连续剧,应该是生活的浓缩、艺术的浓缩、影视艺术的浓缩。生活里面有很多,艺术里面应该很少。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要做连续剧,《还珠格格》第四部最好将长度压缩到3~5集,每一集的内容,也要适当缩简。因为连续剧最可怕的,在于时间上的拖泥带水和内容的絮絮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