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闰月是新历几月?
新历也就是阳历,没有特别提到的都是指新历。 公历(阳历)有两个作用: 一是作为纪年工具,用于记录年份(如2019年、2020年等); 二是作为标准日期,用于计算日期(如今天的日期是多少号)。 而农历(阴历)主要作用是计算月份。因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等于40个农历月(约一年零一个月),人们用“二十四节气”来区分季节(立春为春季的开始,立冬为冬季的开始)。而每月第一天都定在“朔”,即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亮与太阳同时东升西落,此时月球和太阳都位于地平线之上。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都定在“望”,即月亮位于太阳一侧,月亮从东方升起,于西方落下,次日又回到“朔”的位置。由于每日月亮升起时间有一定差别,因此每个节气大约包含15天,分30天左右均等,但月末“余数”不足一天的部分,总是累积到下一个节气。
为了协调阳历和阴历之间的关系,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日历——阴阳合历,也叫“夏历”或“农历”。它同时包含了公历和农历的内容,并尝试将两者关联起来。 它的制定方法比较复杂,涉及几何学和数学中关于“近大数”的许多知识(如“连加”、“连乘”等),我也不是很懂,可以自己搜索“农历的推算”了解一下。这里就不多说了。
综上,由于闰月的存在,导致农历的每一年都不是整365天或者整366天。于是有人提出疑问,那公历每一年是不是都是365天呢? 当然不是! 虽然公历的每年固定设置12个月,每个月固定设置30/31天,但是遇到闰年的话就多了几天。比如2017年是闰月,比2016年多出8天。如果以12个月为一个周期来计算的话,那么2017年应该拥有366天,但实际只有365天。也就是说,在公历2017年里,多出来的这8天被“吞”进了下一年的2月里。而“闰二月”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不设置闰月的话,那么每逢四年就会多出将近一整个月份,这样对所有的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等都不利,会造成很多节日“移位”。所以,闰月是一种人为的弥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