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绩不好原因?
公募基金最近两年整体表现不如股票,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吧。 一是风格漂移问题。很多基金在一开始发行的时候定位于某一类型或者风格的投资,比如某只基金定位为“深度价值”,意味着基金经理会重点投资于一些低估的标的,并且长期持有,获取估值修正带来的收益。当然,这类基金可能也会有一些波动,但一般来讲整体走势是向上的。但是有些基金会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改变本身的定位,这会让投资者比较难受。因为基金风格的改变往往意味着从一种确定性向另一种确定性的转变——本来你可能赚的是公司成长的钱,但后来你很可能要赚资本增值的钱,前者确定性或许不强,但你每季度都可能看到业绩的上涨;后者确定性更强,但你每次可能只能吃到一口肉,而且是经过漫长等待后的一口肉。所以最终来看,有可能你是赚了,但赚的肯定没有之前预计的多。
二是行业和个股的选择问题。有很多时候,一个行业的景气度上升或者是某个个股的中期上涨趋势并没有走完,但这些领域已经不属于公募基金的调仓范围,那么即使你想追,也可能会追不上,最后可能导致收益率低于预期。举个例子而言,白酒板块过去两年的走势是非常惊人的,但如果我们拉长时间来看,2013年白酒股就已经开始了一轮涨势,到2016年才结束(当然期间也是有调整的),那么在这期间做基金定投的人必然可以收获一笔非常可观的收益。然而事实就是很多人在2014-2015年才进入这个领域,然后还碰到了熔断,最终利润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是市场结构性的问题。这两年A股的行情可以用“核心资产”、“抱团取暖”来形容,所谓“核心资产”实际上就是说那些流动性最好的核心股票的股价在不断创出新高。但公募基金有仓位和比例的限制,他们并不能完全拥抱这些核心资产,而且要在不同资产之间灵活配置。当然,如果市场行情来的时候,这些限制其实根本不是问题,比如说去年上半年大家都抢货,无论是核心还是非核心资产的价格都涨了不少,当时就算是配置了一些核心资产的公募基金也能取得不错的收益。但今年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一方面核心资产本身还在不断上涨,而其他不少板块的收益甚至可能为负值,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不得不卖出部分核心资产来满足仓位的要求。所以从结果上来看,可能大部分公募基金今年的收益并不如去年,甚至可能跌跌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