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削球手有前途吗?

卿雅峰卿雅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削球”这个词可能有点过时了,应该是“削球打法”或者“削球流派”。 曾经出现过很多知名的削球选手和削球流派。 但随着时代发展,球员技术结构的改变,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了以削球打法为主流打法的运动员了(不是说没有用削球打的好的运动员) 我查了一下资料,在1987年和1989年的世界锦标赛男子单打上,曾两次出现日本选手长崎敬二夺冠的情况,而他的打法就是典型的削球打法,在决赛中击败的对手是当时如日中天的世界冠军许昕。

另外在1995年的乒坛霸主——横板削球手王涛。 还有之前提到的蔡振华、江嘉良等人都采用过削球战术。 但以上这些人都不再年轻的当下来说都已经退役多年,现在年轻一代的运动员里已经没有像他们那样以削球为战术核心的运动员了。

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中国组合曹臻/武杨一路杀入决赛,结果却意外不敌韩国组合河濑萌实/朴美英,错失冠军。 这场比赛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曹臻/武杨的打法非常具有观赏性!两人都是直板削球运动员,正手强势,反手相对薄弱。

整场比赛下来,两人攻多守少,给球迷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不过,这应该也算是最后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削球对决了。在之后的奥运会、世乒赛等大赛上,尽管也有运动员使用削球战术,但却再也没有出现像曹臻/武杨那样的风格特别鲜明的削球对手。

江俊朗江俊朗优质答主

这个技术风格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有威胁并且非常实用的打法,它的主要优胜点就在于能够迫使那些以进攻为主导的选手必须要提高击球质量,而自己却可以在无谓的失误方面做的比别人更低,削球打法的优胜之处就在于他的失误很少并且有很强的威胁。

但是这个打法想要拥有极高的实力还要付出常人难以理解的辛苦,甚至也要付出极大的训练量,这种打法的运动员如果想要打好职业生涯,就要付出数倍于他人的汗水,甚至比横板正手攻球手付出更多的训练量。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乒乓球的高速度和高旋转已经使这个打法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只能不断地去接受训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打法在战术层面和前三板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它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完善,才能和其他的打法站在同一高度。

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一些人会看低削球打法,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削球打法在当今这个高速度高旋转的时代处境越来越尴尬,由于削球运动员主要的得分手段就在于回球的转与不转,而现代乒乓球的高速度和高旋转已经使削球在这一方面的威胁越来越小,因此我们便经常会看到削球手和进攻型选手打很多的回合,却迟迟无法得分,因此便经常在比分上被对手压制。

同时削球打法在前三板由于技术的局限性也存在着威胁不足的问题,因此在现代乒乓球高速度高旋转和高强度前三板的大环境下,就会经常在和进攻型选手对抗过程中处于下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