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小微企业怎么更改?
“小微企业”是一个法律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小企业是指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包括制造业、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物流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 各个行业的中小微企业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营业收入和员工人数。目前来说,大多数行业没有统一的小微企业认定标准,都是由各地政府或主管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订的。比如上海对于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是,职工人数不超过50人,销售额不超过2亿元;中型企业划分标准是职工人数60-300人,销售额不超过4亿元。而北京则有所不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是年销售额在80万元人民币以下(含本数),而中型纳税人则是年销售额12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本数)。 除了收入和人数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一个小微企业的认定结果。
例如,如果一家制造型企业主要生产设备价值总额占全部资产价值的比重低于30%,并且产品一般只在本地销售,无自营外贸权限,那么一般会被认定为中小微企业。又如,一家建筑企业如果年承包合同金额不到300万元或者净资产不超过50万元的,一般会认定为小型企业。
有些行业需要结合特定指标才能确定是否存在小微企业。比如物流运输行业,一般来说,以公路货运为主的企业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左右,拥有车辆20辆以下的会容易被认定为小微企业。如果是铁路货代,年营收在3000万元以下的,一般也会认定为中小微型企业。
当然,有时候也可能出现一个企业经营规模达到某个行业大中型企业划型标准,但是依旧被归到中小微企业一类的情况。这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毕竟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未来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这种特殊情况应该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