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取消烧油车?
首先明确一点,中国的汽车工业水平落后世界先进水平约30年。 中国现在每年卖出100多万辆国产车(包括轿车、SUV、MPV等),但是高端的汽车(豪华品牌以及性能车)基本被外资品牌垄断,中高端汽车市场基本是合资品牌的天下。 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国产车还不能做到领先世界呢?原因就在“模仿”二字上。
我国最早开始研制轿车是在1958年的时候,那时候刚刚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大炼钢铁”“大办钢铁”“大搞基建”运动,在钢铁产量连年翻番的情况下,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发展民用航空工业意见》,决定要仿制法国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和美国的航天飞机,还要研发汽车。
1964年,第一辆车样车试制成功,取名为“东风”牌小轿车。这个车型后来陆续做了一些改进,一直生产到90年代中期。从64年到90年中,这款车一共生产了42万辆,为我国的汽车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这车确实一塌糊涂,技术全部来源于苏联,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完全依靠进口,整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毫无创新可言。
中苏交恶之后,更是完全断了路子,只能自己摸索着慢慢进步。 而这一摸就是几十年…… 直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国产轿车依然没有多少长进,反而因为经济的腾飞而引来了一股买车热。
这时一个令人发笑的故事出现了——买轿车需要指标(类似于今天的摇号),很多人为了买车托人、找人甚至是给领导送钱也要弄个指标回来;当然如果有钱你可以直接向工厂预定,不过你先要等上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提到自己的新车。 更搞笑的是那时候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汽车质保体系,买车的人又特别多,所以有时候厂家就故意把某些部件的质保期限设置得短了一点,比如三包只包一年或者三万公里,这样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为你提供服务,因为超过质保期了呀! 真是令人唏嘘,好在这股买车风潮最终没有害得我们的车子质量一塌糊涂。
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大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国人的购车理念发生了根本改变,从“求指标”到“排队提车”再到“挑花眼”“抢车”,人们不再唯牌照唯身份论,取而代之的是对个性与自由的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国产车终于有机会通过不断的完善自身品质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逐步取代国外产品,毕竟中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再烂的摊子我们也总能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