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ba比赛看着别扭?
CBA的场地,场馆和联赛规则都是参照NBA建设的,当然有好多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就是观众的问题。 NBA的比赛现场观众人数虽然多,但都是坐在看起来就很专业很高级的篮球架上观看的(即使是在尼克斯这种球队的主场)。这些篮球架一般离篮圈都比较远(相对于足球场看台上的那种座位),观众基本上是看不清球员的脸的(尤其是替补队员)。 但这正是CBA所缺乏的。
首先观众的座位跟足球场的座位一样是密集地分布在场内,而且很多人坐在地上或是椅背上,视野被头顶上的篮板严重阻挡(尤其是内线爆扣的时候);第二CBA很多主场并没有设置高大的技术台(NBA的很多球场都设置有高高的技术台,上面可以俯瞰全队),所以观众更是看不到技战术和球员的表情了。
还有一点就是转播的电视信号并不佳,经常会出现卡顿的现象(据说是因为转播费不够的原因),更糟糕的是有时出现卡顿的同时还伴有停顿,而这种时候正好是比赛最精彩的时刻,这样的信号会使观众觉得比赛似乎停下来了,事实上根本没有。 最后一点就是解说员的问题,毕竟不是所有球员都有姚明这样高大俊朗的外表和富有个性的内心,很多时候解说员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场上发生的种种细节,而有些所谓的“专业”用语往往会让非体育爱好者观众听得云里雾里。
和NBA比较的话,存在客观和主观的差距。客观就是运动员的能力和硬件条件,这些差距是看得见的,努力提高就能有所弥补。而主观上,CBA和NBA存在的差距是理念认知上的,这个差距短时间用金钱去买不回来,用时间去积累也得不到。
比如最近赵继伟,吴前等运动员接连受伤,从慢动作回放和现场直播的转播角度来看,大部分的球场都存在死角,裁判视线存在遮挡。
和NBA那种360度甚至多角度的包厢转播,以及超广角和低位机位等多机位设计来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CBA或者篮协的能力达不到,而是理念上的认知达不到,或者说是认为达不到这个标准也能正常运转,没有必要花这么多的钱,费这么大劲去做。
CBA很多环节上的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转播和安保,以及一些细节的保障,裁判的待遇,现场设施,场外设施,训练设施等等,如果和NBA硬碰硬的去比,CBA是全面落后。
如果在CBA的现有框架之内和NBA去比,这些环节CBA也全面落后。就是说,从两个不同维度上,CBA在标准和非标准之内都不如别人。这种差距不是能一步就赶上的,或者CBA管理层想赶超的。
就像国足和世界强队的差距一样,这种差距不是练出来的,是认知和基础出来的。CBA看NBA是觉得一场场娱乐盛宴,而CBA则是实实在在的生意场——只要能挣钱,其他的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