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行语属什么?
“朕之八旗,皆上三旗。”(《清圣祖实录》) 皇太极时,满洲八旗分作上下五旗。努尔哈赤建立四旗时,每旗分设正黄、镶黄两旗,每旗设正白、镶白两旗,共八旗,后来增加一旗,成为九旗。乾隆皇帝时将上五旗分成前后左右中五旗,形成后来的八旗。 清初,皇帝亲自统帅的满洲精锐部队叫做“正白旗”,由皇族或勋臣子弟领兵。
顺治帝时,因多尔衮有功,将正白旗分给多尔衮统领。顺治帝亲政后,收回正白旗,交与宗室兼多锋部下固山额真何洛会统领。此后,除康熙年间曾经短暂交给多罗顺承郡王胤礼统领外,再没交给外人统领。所以这“正白旗”又被称为“旗本正白旗”。
“正黄旗”和“镶黄旗”是皇帝亲自统领的汉军精锐部队——也就是俗称的“上三旗”。因为这三旗的旗帜和士兵披的红色盔甲是黄色的,又因为是皇帝的直接控制,所以称为“正黄旗”和“镶黄哨”。
在清初,“正黄旗”“镶黄旗”的编制比“正白旗”略少些。嘉庆末年,因满洲八旗人丁稀少,为了充实军队,增加了“镶黄旗”的兵力。道光末年时,“正黄旗”和“镶黄营”各编旗13佐,每佐500人,合计26000人;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时,“正黄旗”增加至14佐,合计30000人;光绪末年,“正黄旗”又有少许增加,而“镶黄旗”则增至15佐,共有31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