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干五行算不算?

湛伟丰湛伟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计算,古人用纳音、子午流注等办法来计算。现在的人没有学过这些知识,怎么去理解呢” ----这句话说的不太严谨哦~古人可没那么傻!现在的中医也不是这样学的!中医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临床上是用不了五行生克的,中医诊病开方都是依据舌象脉象症状来分析诊断,然后处方用药。但是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完整并且自成体系的。这个理论体系里当然有五行的位置。所以学习中医要先学基础理论,比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等,再学方剂医经等,最后临床实践提高。

至于你说的计算五行,那是古代医家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用来指导临床实践的。比如《伤寒论》里的桂枝汤加减变化用于发热恶寒、自汗出者;小青龙汤加减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痰多者……这都是基于五行生克的关系而得出的经验规律。现代的中医不用这么学了,临床上遇不到这样的情况了嘛?其实还是遇到过的,只不过没有古人那么明显和夸张罢了。

比如说小孩子发热退后出虚汗,这是气虚不固表所致,用益气养阴的玉屏风散有效;老年人阳虚怕冷,用金匮肾气丸合右归丸有效——这难道不是五行生克制化的体现吗? 所以说中医理论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积累,循序渐进。

鲍凌宇鲍凌宇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我写过一篇长一点的解答,不过现在找不到了…… 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如果一个人以五行的生克制化来推导一个人的未来,那么这个人生就是错的了; 以干支和纳音来看一个人生也是错的; 用四柱预测也是错的。

因为这些分析方法把命运当成了一个可以预测的东西。 而事实上它不是的。

用这些方法只能找到一些线索,而这些线索会指向某一个方向或区域。 但这个方向或区域并不是结果。 所以这些方法是辅助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东西。

就像我们问一个朋友“你觉得他/她喜欢什么颜色”而得到的答案可能是红的、黄的、白的等等这样宽泛的颜色范围一样——它不能确定到具体的颜色。 但是当我们再问一次同样的问题时又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比如蓝、粉等等)因为第一次问的时候对方可能会犹豫、可能记错了或者只是凭感觉。而这个第二问题的答案则更准确一点。所以这样的重复询问是必要的。但是两次问题之间相隔的时间越长,那么所得到的第二个答案就越可靠。 在八字方面也是如此在八字中有生旺、有制克。而在大运流年又有生助与制约关系。如果大运流年不循环变化,那就很难判断了。然而现实情况是大运流年的地支是交替变化的,这就使得八字有了一定的运动规律。我们就可以据此判断出某人的性格特征以及一生的基本走向了。(当然还要结合流年的干支、神煞等具体判断) 我所说的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见解而已仅供参考,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谢谢合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