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企业有哪些?
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往往在创业初期就面临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国企。 能够从国企的手中抢走市场、抢员工,并且长期生存下来的民营巨头,必然都是非常有实力的。 比如,我国民用汽车领域三大巨头:上汽、东风和一汽。
上世纪80年代,它们的前身是上海大众、武汉汽车厂(东风主机厂)和长春汽车厂(一汽主机厂)。当时这三个地方的车都是本地畅销品牌,比如上海大众桑塔纳,武汉汽车厂的红旗轿车,东北特钢生产的解放牌卡车。
但是到了90年代,一个外地品牌异军突起:来自浙江温州市的吉利汽车,销量居然超越了一汽、东风和上海大众这三家当地巨头!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基地。 为什么一家浙江民企能超过三大央企?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其他三大巨头都有强大的政府背景,而吉利却是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
其他三大汽车品牌曾经以“国产化”为理由,给吉利下过最后通牒:如果吉利不停止与外国车企合作,将不会给它提供零部件。结果吉利干脆利索地停止生产,用现金买断国外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合同。 另外,因为三大汽车集团都是国有性质,体制冗杂,各自为战,缺乏协作精神;而吉利却是一个完全市场的经济动物,只要有钱赚,什么车都能造。于是,在竞争之初,吉利就迅速占领了市场。
另一个案例来自于手机通信领域。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俗称“三大运营商”。这三大运营商相互制衡,垄断了国内的通信市场。 但是,正是“三足鼎立”的局面,给了另一家民营企业以可乘之机。那就是今天已经属于电信行业的中国移动,当年却是靠卖卡起步的。它凭借低廉的手机卡,迅速抢占了市场,甚至把持着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直到2014年左右,中国电信通过CDMA转为4G技术,联合中国联通一起打价格战,才再次夺回了市场。 可见,很多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是凭借灵活的机制和勇气,打败了实力雄厚的国企。
不过,进入新世纪后,市场竞争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出现的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冲击传统行业。有些甚至是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 比如,阿里巴巴最早只是做电商,但现在已经扩展到云计算、物流以及支付等领域。 腾讯最初是做即时通讯的,现在则是覆盖金融、云、安全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互联网企业。 美团一开始只是团购,但现在已经是覆盖餐饮、酒店、旅游、电影等多个消费场景的电商平台。 这些新锐企业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它们创新引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传统企业受制于体制,无法做到全力迎头赶上。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其实面临着双重挤压:既受到老牌国企的竞争打击,又面临互联网新贵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