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五行属土吗?
《五行学》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五元)所构成。而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般认为是月亮的代称,属于自然的现象。 自然现象怎么和五行对上号呢?这就要从我们的祖先们观察自然现象说起…… 月相变化是月亮在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在中间,月球一直在变化,时而被地球遮挡,时而露出整个身影,这种月相的变化被古人观察到了并加以描述,“朔望弦晦”就是表示月相变化的四个名词。
月相有四种——新月、弯月、满月、残月;同时配以天干中的癸、甲、乙代表,即“癸辛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癸代表新月,也称“娥眉月”;甲表示弯月,也称“细眉月”;乙指满月;丙代表残月,又叫“眉月”或“下弦月”。 如此,月相变化与五行搭配了—— 新月:癸(水) 弯月:甲(木) 满月:乙(木) 残月:丙(火) 当然,如果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来推导的话,应该是这样——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月相就这样和五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但是,这样的推导有一个悖论——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金应该生在月的末尾,但却生于月的起点(新月);如果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金应该克在月的开始,却在于月的终点(残月)。显然,两者矛盾,这样推导出来的五行配月相是不合理的。
为了避免这个悖论,古人们做了如下调整——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顺序不变;但每行的位置发生变化,木位于左方,火在中方,土在右方,金在左上角,水在右下角。 然后,再引入阴阳的概念——太阳居上方,以阳盛;月亮居下方,以阴盛。
这样,五行配月相就变为—— 阴阳性质相同的五行相邻;性质不同的五行相隔。 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交替排列,周而复始。 当木火土金水出现时,月相也相应出现了:初新月——月盈——满月——月亏——新月…… 也就是说,在阳阳、阴阳两种状态交替循环的过程中,月相也随着发生了“阴-阳-阴-阳……”的运动变化。 所以,中国传统的农历计算月份的时候,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计算的—— 农历每月初一为新月,叫朔(shuo四声);十五为满月,叫望(wang四声);二十四为残月,叫晦(hui四声)。月初及月末各有一天不属于月经的范围(因有朔、晦两次新月,月中一次满月,故去掉两头的两天),所以一个月共有4个经期,叫做“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