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对儿童有什么影响?
小儿贫血是指小儿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以下,称为贫血(anaemia) ;当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的50%时,称为重度贫血(moderate anaemia)或大出血性贫血(massive haemorrhage anaemia);而低于正常的30%~50%者,称为轻度贫血(mild anaemia)。其中生理性血虚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病理性贫血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幼儿。
一般认为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如下数值者为贫血:6个月~2岁,110g/L;2~4岁,105g/L;4~7岁,100g/L;7岁以上,90g/L。
若以周围血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来判定,则红细胞数低于下列数值者即为贫血:新生儿期(出生~满月)为(4.0~5.0)×10/L;1岁以下为(3.5~4.5)×10/L;4岁以下为(3.0~4.0)×10/L;4岁以上为(2.5~3.5)×10/L。 如按血液浓缩后的绝对值计算,则上述各年龄组的红细胞应分别低于下列数值:新生儿期(出生~满月)为2.3~3.3x10^12/L;1岁以下为2.0~2.9)×10^12/L;4岁以下为1.8~2.2)×10^12/L;及4岁以上为1.5~1.8)×10^12/L。 在以上数值范围内,可视为血红蛋白浓度正常。低于以上数值的,即可诊断为贫血。 当孩子有偏食习惯,或反复腹泻、长期饥饿、患胃肠道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时,都可导致营养缺乏、造血功能受损而有贫血发生。此时除有轻度的全身不适外,主要是影响智力发育,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头晕、头痛、乏力、易怒、睡眠差、食欲减退等症状。
在婴儿时期,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体内从母亲那里得到的铁储备已经用完,母乳含的铁质又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如果母体给予的营养成分不够均衡,就很容易造成缺铁。非母乳喂养儿加辅食不及时,偏食等也可引起缺铁。患儿可有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烦躁不安、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及免疫力降低等表现。
如果贫血不严重,通过及时治疗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可使血红蛋白水平较快地恢复正常,智力也很快得到改善和提高;但如果贫血持续时间较长,或者治疗不当,可使血红蛋白水平很难恢复到正常,从而留下智商受损的后遗症。及时发现和帮助纠正贫血,对孩子将来智力是否受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多多留意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定期带孩子检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