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光多少正常?
正常儿童的眼睛都有一定的生理性散光,一般存在于高度近视和远视的个体中。 生理性散光是由于眼球在不同的轴向有着不同的屈光力所导致的,属于正常的光学现象,并不影响我们的视觉功能。 一般情况下,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晶体刚刚完成发育,玻璃体尚未出现液化,各个部位的光学特性较为一致,这一时期的宝宝通常都被认为是“远视眼”。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眼睛的各个部分逐渐开始分化,晶体也逐渐变得凸透镜一样,起到聚焦的作用(当然,我们人类的晶体是一个变凸透镜而不是完全凸透镜,这里只是为了说明过程),这就形成了与年龄相匹配的生理性散光。 一般而言,2岁以下的宝宝有300度以下的散光都是正常的;3-7岁的宝宝有250度以下的散光都属于正常范围。 当然,也有的人即使到了青春期甚至成年期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生理性散光,这也是很常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初次验光配镜的孩子来说,如果眼镜的度数给孩子提供了过矫的度数(比如:孩子10岁,有100度远视,而眼镜店人员给配了一副矫正到0度的眼镜),孩子戴上这种眼镜后,反而会使孩子眼睛的视力越来越好,这也是因为给了孩子一个“好”的起始度数,使得眼睛的调节作用得到发挥,进而使得眼睛的屈光度增加,形成真性近视。这种情况是非常有害于孩子的视力的!对于要佩戴眼镜的青少年,一定要到正规的眼科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