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落款怎么写?
“时间”这玩意,对于“传统”这个东西来说,是个很讨厌的东西。因为它总是不断流逝,而且不会为我们停下脚步。所以为了延续这种“传统”,我们就得想办法让它停止、让它定格在某一瞬间,于是就有了“落款”这种东西。 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书画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和日期,叫做“落款”或“款跋”。一般位于作品右下角或左下角,用较小的字号,与正文大小相称,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古书上把书画作品的落款方法,称为“款识”;把题写在书符咒的落款方法,则叫作“符尾”。 宋代苏易简撰《文房四谱·砚谱》中有“款识”一条,详细阐述了古代人在砚台上题款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的书写内容应该使用的字体。其中说道: “凡砚之侧,当刻姓名及号,以年月日时寓其间。若并刻正书,虽古式,亦颇无味。” 这大概是指单刻正书的款识,说它是“古式”,说明这是古人一直沿用的方法。不过苏氏也认为这样的款识略显单调无趣。那如果我们在现代人的书法作品中,依旧沿用古人的这个“旧式”来要求自己,那就是非常愚蠢的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书写活动(虽然质量高下不一),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更适合现代人口味和审美的书法作品形式。
于是在清末民初,一种介于信札和诗词之间的“行书款识”开始盛行起来——即现在大家在市场上能看到的中堂对联、扇面、条幅、尺牍等作品中的署名和书写时间。它比正草隶篆各体混杂的明清文人题款要协调统一得多。而这种现象直到现在仍然持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