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投资哲学?
说到“哲学”两个字,一般人可能都会觉得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很远。然而,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哲学——尽管我们本人并不一定知道。 因为人类是智慧动物,而智慧的本质就是思辨。所谓思辨,就是思考、判断和推理。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道难题的时候,我们会脑补各种可能性,进行各种推演,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的思维训练。 同理,我们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们也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哲学的实际应用。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问,只要达到了一定的层面,就会开始研究这门学问的哲学问题。即所谓的本学科的理论基石和理论来源。比如数学要研究“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数学的基础是什么”,这是哲学问题;物理要研究“宇宙的本质是什么”“物质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哲学问题;化学要研究“元素的起源”“元素的形成”,这也是哲学问题…… 而金融也不例外。
既然提到了金融的哲学问题,就不得不提及一个被称为“华尔街之狼”的人物——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 提起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但他还有一个称呼——“垃圾债券教父”。 这个称谓来自于他首创的垃圾债券业务。所谓垃圾债券,是指评级很低的公司发行的债券。这些公司的负债率很高,利润也很低甚至为负值。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这些公司已经濒临破产了。
1984年,米尔肯利用新的金融工具和新思维,帮助这些濒临破产的公司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他的这个举动打破了华尔街上的传统,受到了很多同行的谴责。因为谁都不敢去碰这种“垃圾”。 但人们最终证明了他这一行为的正确性。因为他帮助这些企业渡过了难关,并且创造了新的机遇。整个华尔街对他的这种创新赞不绝口。就连克林顿政府都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美国联邦债务管理委员会的主席。
后来有人采访米尔肯,问他是怎样想到要用创新的思维来帮助这些濒临破产的企业。米尔肯的回答很有代表性,也体现了他对于金融的哲学思考—— “我总是好奇事物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比如说,我好奇为什么企业有高评价的企业债,却没有低评价的企业债呢?于是我就想,如果我可以寻找并集中一批濒临破产的企业,然后帮助他们重新获得融资的地位,那该多好啊!于是,我就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