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管庄24投在哪里?
“三山五园”,这里的三山是指西山、东山和燕山;五园指的是圆明园、畅春园、中山公园(今中南海)、静宜园(今日北宫)、清漪园(今日颐和园)。 管庄遗址位于朝阳区和通州区交界处,西邻朝阳路,东接通州杨坨村。因位于京城西端的管庄村附近,故名“管庄”。考古人员发现的大量文物表明,这里曾经是明清时期外藩王公贵人等居住的城邑,被称为“皇庄”或“王府”。
1953年,北京市文管会在调查北京古城时,首先发现了管庄遗址,并加以抢救性挖掘。1986年至1987年,中国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又联合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面积7700平方米,清理房屋遗址200余座。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砖瓦、瓷片等,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的明代洪宪通宝及乾隆通宝。但最有意义的发现却是两棵明代的树桩。这些树桩经过鉴定,分别属于桑树和枫树,直径大约在40厘米左右。其中一棵还保存有大约3米长的树根,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十分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在遗址内发现了一通石碑。
根据记载,此碑原在北京大学西门之内,是顺治皇帝为表彰孝庄太后而建立的。后至康熙年间,由恭亲王胤祉率臣奏请,将碑移于北海公园内。1963年时,因为修建地铁,将碑再次迁移至此地,因此也称之为“挪碑”。不过,这座记载着清朝初年宫廷历史的石碑上却没有刻下任何文字。至于原因,据说是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情况可能引发了人们一些负面情绪,所以特地将字迹磨平,以图避免引起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