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五行属什么?
五行的原始意义与天干地支有关,其中五行中的水、火和木的起源最为明显。 首先说“水”,《尚书.洪范》记载“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可见水中含有阴阳五行,其中阳是太阳,阴则是月亮,也就是水中的阴阳二气在运动,所以水能滋润万物。
其次是“火”,《洪范》中也提到“木曰曲直,火曰炎上。”说明火的性质是向上运动的阳气; 再次是“木”,《洪范》中也有解释“木曰酸咸,火曰苦辛,金曰辛苦,水曰润下。”“酸咸”说明木的性质为酸咸之味,其中“酸”指肝木,“咸”指肾水。
以上三点起源最为明确,接下来“金”“土”就不那么清晰了。 关于“土”,《洪范》中有“土爰稼穑”的解释——“稼穑”就是种庄稼,土地里长出庄稼意味着土里有生命迹象,此时阴阳平衡,因此说“土爰稼穑,土王四季”。
至于最后的一个“金”字,《洪范》中没有明确的解释,金是什么?为什么有“金日从革”的说法呢?这里涉及到古代的冶炼技术。古人发现金属可以锻造,于是出现了金、银、铜、铁等金属矿物,这些矿物最初都是从野外开采的,但是怎么提炼出金属并且铸造形状是后来才掌握的。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消耗的能量也很大。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金日从革”的道理——因为“从革”需要高温,而秋天气候干燥,正是适合炼制金属的季节,而且到了冬季,金属也可以成型。所以说“土爰稼穑,土王四季”——土地养育着万物,四时更替,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