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这是《康熙字典》里关于“择”字的注解,从中可以看到,在封建时代,汉字学研究的高度。 上面解释的第一条“从手,从隹(zhēi),会意。今简化作‘择’。”值得注意,因为后来很多现代的字书认为「择」是形声字,上形下声。其实这种字形是后来的形声字「擇」的初形,而「选」「拣」「勘」等字也是如此(见图1-2)。
《康熙字典》继续解释第二条“凡从手,音责者,皆以责为义。”这似乎说明「酌”、“措”、“择”这些字形相同的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只不过一个像用手取物,另一个像用竹筐盛东西罢了。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不过可能过于拘泥于字形了。比如我看到的古文字资料中,“措”和“择”有时候作“艹”旁,和现在的字形并不一样(见图3-4)。
再来看第三条解说里的两个字“齟”和“齏”,现在一般简作“琢”和“挫”,这两个字都读zuó,意思是磨玉和磨骨。《康熙字典》说“齟”是“琢”的古文,“齏”是“挫”的古文,而且指出了字形变化的原因:中间的那一横,在古代有的笔画多,有的笔画少。现在看这两个字,显然是一组形近音同的繁简字;而在那时,由于字形的变化,还很容易混淆。
这条解说的最后一部分“又《集韵》之若切,音灼。《正字通》谓之若切,亦音灼。与酌切音夺不合。《正字通》云:‘俗作酌,非是。’”说明「酌」是一个白字。 现在我们一般用「选择」「斟酌」等等来替换「揀择」,似乎已经很少看到「擇」这个字了,其实在古代它还是很常用的。例如唐代韩愈的《进学解》里有这句名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这里「荒」字用的就是「隳",读huī。而「隳」在古代还有一个读音xī,用在「毀滅」这个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