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字几画五行属什么?
星,繁体字写作“星”。此字最早见于金文。其本意为星辰,古代劳动人民把星空中的恒星分为多个星官(即星座),并赋予它们神话传说。《诗经·卫风·伯兮》云:“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昼行夜驰,四日三夜。”《疏》云:“古者昼用五鼓,夜用五鼓,一昼夜共十鼓。”又云:“先王之制,戎右执戟,戎左执殳。”“兵车之右谓戎右,左谓之戎左。”据此可以知道在周代已经形成了白天和黑夜各用一种不同形状的鼓表示的计时制度,并且以一天之内击打十次鼓作为一天的时间单位。
这种计算时间的办法延续下来成为后来十二地支的基础,而星象也被分成十组,每昼夜一轮回,称之为“十二次”或“十二星次”。这是最早的“生肖”,又称“属相”。 古人将北方夜空划分为十个区域,每一区称为“宿”。12个宿分别被称为:营室、东壁、奎、娄、胃、昴、毕、觜觿、参、井、鬼、柳、星纪等。古人根据月亮在夜空中的方位变化确定月相,以十五天为一周期,循环往复。月亮经过一个宿时需要半个月时间,因此一个月之中有阴晴圆缺的变化。
后来人们把北斗七星的斗柄旋转排列来制定时间,将北斗星区的星斗运行轨迹命名为“大横、大横、小横”等七曜,并以此配合节气,来计算更准确的一天时刻。到了汉代建立了成熟的太阴历体系之后,将北斗七星与二十八星宿相连,同时引入了西方的十二星座,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天文体系。 这个庞大的系统被引入中医后,就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十二经脉血脉神经等体系,并一直流传至今。 所以从属性的角度来讲,星属木。 从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讲,木生火。火为礼,所以星的字形和寓意受到了火的非常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