瀿的五行是什么?
繁,读音fán,最早见于金文,形声字,从糸(mì),从繁省,繁亦声。“繁”的本义是布条或麻绳。《说文》解释道:“繁,绳生曰蕃。从糸、蕃声。一曰布毛也。”“藩”即是指用竹木编成的围墙,引申为屏障的意思。《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言:“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太史公虽言之,宣王未易姓也,有司死之,而况于人乎?夫正教之所由兴,犹藩篱之无所入,斯不亦盛德极教,永永无穷者乎!”
由上述可知,古时“藩”与“繁”两个字是有区别的。但自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始,后世汉字学专家都认为“藩”和“繁”在古代意义相同,可以通用,并认为“繁琐”一词就是由这两个字组成的合成词。于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繁”多指事物多的意思;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繁”却常表示杂乱的意思。《诗经·魏风·硕鼠》中有句:“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以为惠,无所用之……无衣无褐,何以卒年?”其中“三之以为惠”中的“三之”就指的是“重复三次”,意思是说:把那重复了三遍的东西拿来当作恩惠,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