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的五行属什么?
汉字五行归属,历来有“以形补形”和“阴阳五行”的说法。 “以形补形”是将汉字的字形结构与五行相联系,认为某字外形属某某类型(金木水火土),则其五行属性也属某某类型;而“阴阳五行”之说则是将文字的笔画与五行相联系,以单数阳数(1、3、5、7、9)为阳,双数阴数(2、4、6、8、10)为阴,并将数字与五行相配,如,“一”画属阳,属金,二画属阴,属水...以此类推。
当然,现代科学证明,这种以简单数字划分五行的方法是十分粗糙的,是不科学的。 但无论怎样的说法,都是对五行的一种抽象化,是将具体事物概括为五个层次或五种状态的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所谓五行的本质是一种“分类标准”——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分类统计时,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种类别,并赋予它们特定的意义。任何事物只要归入这五大类中,就可以用五行来描述它的性质和特征了。
所以,从本质上说,五行不是“物质”,而是一种“运动形态”或者说是“状态”。 它与我们今天讲的物理、化学中的五行是不同的概念。比如“金”,它在古代哲学中的含义并非单指金属,而是指一切呈锥状物体——这种形状叫做“钩金”,它属于土行,但土里长出来的玉米(属火),棒子上部的刺(属金)都是“钩金”。同样,“木”并不仅指树木,而是指一切枝杈纵横之物,属东方行。“水”并不是单纯指液体,而是指一切柔软并能曲能伸的事物,属北方。
如此等等,所谓的五行,实际上是用五种不同的几何形状,对大千世界进行高度抽象后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分类系统。这种分类系统,既适用于自然万象,又适合于社会人事。 所以,后来人们用“五行”一词表示“五类事情”“五种情况”等,用五行的理论去解释社会人生现象。如,我们把身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五脏之气”比喻为生命发展的“五行”,把学业进展过程中出现的“五谷不升”比喻为“五脏虚弱”的症状,把情感世界中时常出现的“五味繁杂”比喻为爱恨情长的五味陈杂……凡此种种,均体现了“五行”作为工具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方面的直观性和广泛性。这就是五行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