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属什么五行?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黄帝内经》中提出,“脾好色而恶湿”,指的是在五行之中,土对应脾脏,肝对应的颜色是青色,肾对应的颜色是黑色,心对应的颜色是红色,肺对应的颜色是白色,脾对应的颜色是黄色。 这里的五色,实际是指五行,因为古人把五行分别赋予了五种颜色。
后来,在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王叔和编纂了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黄帝八十一难经》,在谈及经络的颜色时,仍然沿用了五行的说法,即“胃经脉色黄”;“大肠经脉络白色”;“小肠经脉赤色”等。 那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医所说的“色”实际上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颜色”,它是由光波长短决定的物理现象。而我们常常用“五色”来表述五彩缤纷的世界,其中就包含了哲学的五行观念。 五色的五行属火。 我们常说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中的“克”,其实是制约的意思,“克制”包括“克制”和“制约”两个意思。 五行相克,并不是真正的相克,而是相生相克的规律所表示的一定范围之内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是在能量流动中表现出的阴阳协调与平衡。
既然五行中的“土”在中央,为万物生长之源,那么其余的四方(四象)就可以分为四行。 东属木,南属火,西属金,北属水,中属土。 于是,就有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五行相克的正常顺序。
由于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故还有“土克水”“金克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五行相克的顺序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的,具有抽象性。具体到每个生命体而言,其五脏功能是互相影响的,不是单行直线的因果关系。例如,中医常用“火郁发之”——指心火旺可制肺气太盛,也可制脾气太旺——来解释脏腑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规律。所以,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生病了,往往需要“对症下药”,同时调节几个相关联的器官才能起作用。这也是中医整体治疗,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