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的五行属什么?

麦凯林麦凯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占个位子,慢慢答 首先说“一”与“二”的关系: 在汉字的数字系统中,“一”“二”“三”……这些数词本身并不是量词(虽然也可以用作量词)。它们最早是表示计数的符号或者说是计数单位,如: 一 二 三 “四”和“五”比较特殊,从甲骨文、金文开始就已经是量词了。 四 五 从六开始,一般只有“六~十”这几个数词是量词,而“一”“二”“三”等则很少用来做量词;到了现代汉语中甚至已经完全不用于量词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这要从汉字的构形系统说起——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基本上就是一个字素,由字根或音节构成,可以独立成词,当然也可以再进一步组成更大的词汇或者句子。

不过,如果两个字素之间的组合关系没有变化的话,那么这两个字素就可以简化为符号来代表整个词汇,这个就是所谓的“简化字”。比如下面这组字,“一”和“二”都可以作为量词使用,但它们的字根都不是“二”——“二”是在上面加了一笔才变成“二”的。 而如果我们把“二”写成上面的样子,那么它就不能当作量词使用了——“二”只能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不可能是一个计量单位。因为“二”跟“一”的组合太像了,如果不把“二”给写完整,就很容易看成了“一”。这就是“简省”的弊端之一吧!

所以为了保持对量的计量单位的独立性,我们把“二”省略了上一笔,这样就构成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量词,即上图中的那个“二”。至于“一”“三”两个量词的起源,应该也是类似的原因。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一”“二”“三”……实际上就是一组简单的基数符号而已。而且由于它们都是数字,所以很容易就被看作是一类东西,于是就形成了一对概念:大“一”和小“一”;大“二”和小“二”……

因此,“二”在数字体系中和它在数量体系中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是由于古人在使用这两个数字的时候发生了混淆。例如《左传·僖公二年》中有“寡人其如彼何”一句,这句话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其实,这里的两个“二”都不应该用“贰”。 此外《论语·学而》有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其中的两个“二”也应该不用“贰”。 再举一例:《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定公十年春,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其中“厄于陈蔡之间”的“厄”当动词讲,意为围困,此处应读作yī。

此句若按上文所引改作“夫子焉不学习,而亦何常师之有……”则显然不通矣。 其实古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需要加以说明,以使读者理解自己的用意,从而不至于发生误会。比如在《尚书·洪范》中就有这样的话:“一人二克。”郑玄注曰: “‘二人’谓二人共事,不可得专;惟一心者乃能任天下之事。 ‘克’犹能也。”又如《国语·晋语八》记载: “赵孟言于季孙曰:‘臣不如雍季,请使雍季处乎?’”韦昭注: “‘处乎’,居其位也。以人名位,非正体。故为之说云,‘处’谓处其官职。”

优质答主

个人认为,五行就是生克乘承的组合形式 五行相生为:木生火,水生木等等;五行相克呢是火克金、土克水....等。 因此我认为“阴阳”和“五行”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不能混淆 因为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创造出来的哲学概念之一,其本意并不是指自然界中的某种属性或元素。(比如,在《老子》中“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意思并不是说阴和阳都是单独存在的)

所以题主说“双(shuang)是什么?它是属于水的还是火的吗?”——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如果非要给一个定义的话,我觉得可以定义为: “双”代表了一种相互对立又彼此融合的存在状态——既包括物质形态,也包括情感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