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学教育?
关于“小学教育”的定义,教育部发布的《小学教学大纲》和《中学教学大纲》都有明确的界定——“小学教育”是指国家按照一定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实施的教育制度;“小学教育”既包括了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包括对其文化知识的传授。
简单地说吧,小学教育就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对它的国民实施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这个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般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如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身体和心理等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等。 当然,不同的国家对它的小学生所实施的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和重点。例如,美国小学生主要是为上大学做准备,因此他们的课程设置都是学分制,如果某门科目没有通过,就没有这门课的学分,也就不能获得相应的学位。而我国的小学生主要目标是打好基础,所以即便考试没拿到满分,只要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扎实,老师也不会轻易让你补考或给你重新计分。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每个人的阅读和学习不再限于学校书本,所以学校教育已不再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规定,学校要构建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管理平台,推行网上选课、走班制上课等制度,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和学校管理工作。这也说明中小学教育要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