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的根有什么作用?
【药名】艾蒿 【别名】冰台、艾、香艾、蕲艾、艾绒、灸草、草艾叶、艾叶艾、灸蒿、家艾、怀艾叶、淮艾叶、淮艾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地上部分,分为艾叶、艾蒿和艾茸3种类型。主产于河南省,湖南、湖北等地亦产。夏季开花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艾叶呈窄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25cm,宽约4mm;叶面暗绿色,具细纵棱,有白霜及稀疏柔毛;先端锐尖,基部钝圆微凹。背部紫褐色,有光泽,脉纹明显,并有白色绵毛状突起。质轻软,有弹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气清香浓郁,味苦辛。 艾蒿形如艾叶,但较宽大,长16~17cm,宽8~9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稀疏的粗皱纹、灰白色的短硬毛和斑点。质厚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粗糙,粉性,可见淡黄色的油细胞,用手指揉搓,有浓浓香气。 艾茸系采集艾叶、艾篙后,除去杂质,烘干而成。形状大小如艾叶,颜色深褐,并有焦斑。
【鉴别】 理化检查。取本品粉末0.5g,用丙酮溶解,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7左右,滤过,取滤液5ml,加0.5%三氯化铁溶液数滴,即显绿色。(本品在弱碱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反应出现紫色) 取本品粉末2g,加水溶解,用乙醇调至浓度为10%,放置过夜,吸取上清液,加硫酸铜试剂,即产生沉淀物,再加氢氧化钠试验,沉淀物不消失。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少腹冷痛,肾虚腰痛,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熏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