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生肖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也很感兴趣。不过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点,原因可能有很多。 其中一个原因是上古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正确解释天气、气候等自然的变化,而动物们却有这方面的优势——它们有的能感知磁场的变化,从而预先知道风暴的到来;有的能在水底下憋气几个小时乃至更长的时间,而人类是无法做到的(否则潜水艇就不用安装供氧装置了)。因此上古先民在观察自然界的时候,发现不少自然现象和动物的言行有着相似之处,于是在实践中就把动物和五行、节气等联系起来了。比如说“辰龙”,就是因为“苍龙”的头部位于东方地面之上,并且早晨在东方出现,就像“辰”字本身所表示的那样(古文字中的“辰”就是这样写的)。又比如“寅虎”,因为老虎在上午时分最为凶猛,这时候的虎就叫“寅虎”。古代的历法中有一个“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基础,这些节气就是农历一年中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时间,对应的还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其中第一个节气“立春”就有这样描述:“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这里就提到了“春”字。古人造字很有讲究,“春”字就是象形文字,上面一部分代表的是春季天空中的“日”,下面一部分代表的就是春天开始萌芽的植物(这是最典型的“春”字义项)。至少在商代时期,人们就已经能够把“辰”“寅”“春”等进行动物与汉字联姻了。
另一个原因是古代文化中的“六书”有象征意义,所谓的象征其实就是类比,也就是把一些事物想象成另外的事物。其中“象形”指的是以物的形状来指代物,比如“月”字像眉月形态,“日”像圆珠形态。“象征”也是如此,如果把某些事物的特点加以抽象化然后赋予其新的含义,那么就可以起到一种象征的作用。比如说“牛”在农业社会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牛的耐力很好,一天可以走许多路,这跟“午”字的构造有很大的关系(“午”中间一竖就像牛脖子上的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