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解释什么生肖》?
本人很赞同的 解释下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是牛和鸡 因为老鼠怕猫,猫喜欢吃老鼠。 但是为什么选牛不选猪呢? 因为在十二生肖中,鼠排第一,牛排第二。按照古代“帝王将相”式的顺序排序法,就应该选牛了——虽然它并不是排第二的动物(第三应该是羊)) 但为什么要选择丑时(即凌晨1时至3时)?而不选择在子时出生的人(晚上23点至凌晨1点)?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阴阳学说,阳生于子,阴生于丑;而凌晨1时至3时正是阴阳交替之时,也就是说这时候出生的生肖属“阴”的可能性较大一些,所以是牛不是羊,至于为什么不是虎?我也不知道。。。 同理可以解释为什么是酉鸡而不是戌狗。
PS:这种理论其实是建立在古代“阴阳五行”基础上的,其实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五种元素相互相生又相互相克,这就是“五行生克”说。 在十二地支中,每一个地支都代表一种五行属性,其中子(鼠)属水,午(马)属火,寅(虎)属木,申(猴)属金,已(蛇)属火,亥(猪)属水。 而天干中的五行的排列则是: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这样干支相配恰好为十干循环,而十二生肖则正好对应十干中每个五行所对应的生物!也就是子属鼠亥属猪,寅属虎卯属兔这样…但酉则正好属于辛金,属于金属性,而丑则属于癸水,属于水性。
这要从十二生肖的产生说起。一般认为十二生肖源于公元前一二世纪的中国,最晚在东汉时就已完全固定下来。当时汉族人是按年龄算辈份的,遇到生肖相属的人,也当成辈份相同来对待,“人年豕也,不必问甲子也”(《太平御览》引《孝子传》)。
汉族十二生肖传入兄弟民族的时间早晚不一,以至一些兄弟民族现在虽都用十二生肖来纪年,但生肖的动物名称、排列次序却不一样,有的甚至用天体、植物来代替。据专家考证,十二生肖传入苗、黎等华南语民族要比西南地区的瑶族早得多。
十二生肖在瑶族的流传情况比较特殊。瑶族由于长期处于游耕状态,需要牲畜,很早就形成了尚牛的习俗。东汉时已发展到不忍用牛殉葬,而用木或石头来代替的程度。当时瑶族的首领盘王(又叫盘瓠,后被瑶族神化)还被描绘成龙犬所生。因此,十二生肖最初传入时,作为犬属相的“狗”就立即被“牛”所代替。
由于长期说汉语,居住在广西金秀县等地的瑶族与说汉语的民族在语言上已基本接近,在生活上、文化上交往也很频繁,所以他们使用“属牛不属狗”的十二生肖。而说勉语的瑶族受到汉语影响较小,所用来纪年的十二生肖中“属牛不属狗”的情况更为明显,不仅“狗”被“牛”代替了,而且由于尚牛习俗的制约,他们连说“狗”这个字都觉得不舒服,在交谈中多用“黑猪”来代替。这样,他们的十二生肖实际上就成了虎、兔、龙、黑猪、马、羊、猴、鸡、狗、蛇、猪、鼠十二个属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