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企业几项税务指标?

夏文籍夏文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企业纳税情况反映在报表中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补充资料中的增值税明细表和所得税预缴(完税)申报表; 通过这5张表的填报看企业的纳税情况是否真实、准确; 其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有隐瞒收入少报纳税的情况。主要查看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存货”项目的金额,这两个项目如果虚增(减),可能会造成企业少报销售收入,从而少缴税款。

2.是否存在成本费用不合理的情况。企业发生成本费用除了必须合理之外,还应当符合实际情况。例如,一些服务性质的企业,其业务人员发生的差旅费应该很多,但如果出现一个业务员一周跑断了腿却只报了不到一百元的火车票的费用,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就可能是偷逃了税款。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后,再结合账簿进行比对是必要的。

3.检查是否存在各种“白条”抵库或支付的情况。即在没有取得合法凭证的情况下,将各项支出直接记入“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账户,导致少申报纳税。

4.注意了解企业存在其他未缴或少缴税款的情形。如存在减免税(包括先征后返、先征后退)但未办理备案手续或者申报情况的;应补交税款而没有及时补交;应缴纳滞纳金而未缴纳的等等。 还要看看财务报表的数据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等的数字是否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则要查明原因。

总之,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审查,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纳税的基本情况,如发现纳税人有恶意偷逃税款的现象,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花东银花东银优质答主

这五项指标分别为:

★一是纳税次数。纳税次数指企业与政府发生纳税业务的次数。纳税次数主要反映企业对纳税次数的要求,一般来讲,减少纳税次数可以更大地节约税收遵从成本,因此纳税次数越少越好。但是,纳税次数也与税收管理体制有关,有些税种,政府出于征管的需要可能规定了按月或季等期限缴纳。因此,纳税次数的优化空间因税或因国而有不同。

★二是纳税时间。纳税时间指企业完成一次纳税流程所需的时间。在纳税时间上不同国家差异很大,短的几个月,长的需一年以上。纳税时间的长短直接反映了时间成本的多少。一般来讲,纳税时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准备时间,即准备报表和其他文件进行纳税申报所需的时间;二是缴纳时间,即支付税收的时间;三是稽查时间,即税务稽查所需的时间。

★三是总税收和缴费率。总税收和缴费率指企业全年直接或间接缴纳各项税费和强制性缴费的总额占企业利润总额的百分比。通常占企业利润总额6%以下,属于正常范围,如果高于这个水平,就属于严重偏离规范,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缴费包括属于社会保障缴费和退休金方面的缴费,以及可能的强制性工会捐献,如果政府要求雇主和雇员缴纳这些费用,应予以考虑。总税收和缴费率指标不包括关税、公司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住房基金、政府资助和特别捐款(即政府对企业出于某种特殊用途的收入转移,如一些国家对特殊用途农业的专项资助等)。强制性缴费包括政府要求缴纳的退休金、强制性失业金、工伤保险金、生育保险、医疗保险、政府规定应支付残疾人和少数民族职工的比例、政府要求的职工培训金、政府要求企业支付的特殊保险等。政府为企业雇员支付的强制性缴费(例如政府出资的退休金、政府支付的残疾人和少数民族职工的比例、政府为企业出资的培训费和特殊保险费等)应从该指标的计算中扣减。

★四是增值税退税手续费。增值税退税手续费指企业在取得抵扣额(进项税额)时须支付的手续费,或者在进口有关货物时支付的附加费和手续费。

★五是报税后流程指数。报税后流程指数衡量一国(地区)政府税务机关征管的纳税后流程复杂程度,是纳税后流程指标体系的量化结果。它包括欠税跟踪、账目审计、处罚、支付罚金和利息,解决税收争议和强制执行几个环节的评分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分数越高说明越复杂。报税后流程指数=(跟踪欠税×25%+账目审计×25%+处罚×12.5%+罚款×12.5%+强制执行×12.5%+利息×12.5%)。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