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中国利率水平多少?

田芸菲田芸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确定、调整和变动遵循市场机制的原则,由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中国从2015年10月24日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当日拆借利率首次突破7%,达到7.61%;2015年10月29日,银行间第七天出现千亿元级别的超级巨无霸基金赎回潮,资金紧张程度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

央行两次降准,2015年10月30日,央行再次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20个基点。至此,自年初以来,央行五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共累计下调1.5个百分点。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会发生变化,进而调整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生产经营的边际利润,导致企业倒闭或者生存状况发生变化,整个社会的供需结构因此发生变动,最终实现市场均衡率(也就是市场利率)。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问题、利率并轨的问题以及汇率体制改革等问题。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价格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而又矛盾重重的,需要谨慎推进。 中国于1996年开始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利率水平。 但我国目前的利率市场化进展仍然比较缓慢,尤其是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体制性障碍。比如我国的汇率改革就遇到了外汇储备过高而难以有效调节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情况比改革开放之前更为严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随着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会进一步加大,需要企业和居民调整对利率的预期。同时,中国目前的贷款利率已经放开,但存款利率尚未完全放开,存在贷款利率上浮、存款利率下浮的问题,这种现象与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相悖的,存款利率必须逐步放开,贷款加息空间打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

鄢沛桃鄢沛桃优质答主

人民银行于2006年颁布《关于改进和完善人民币利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规定,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小额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总部按《贷款利率管理办法》规定的原则自行制定和调整,农村信用社小额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为1.24倍。其中300万元以下城乡居民个人小额定期存款利率,各金融机构总部可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利率执行水平,并报人民银行备案。

人民银行对利率管理问题的表述,其含义是,对于300万元以下的定期储户存款,金融机构总部可以自由决定该部分存款的利率。

换言之,对于300万元以下的存款,各金融机构总部可以采取“饥饿价格”,也可以采取提价措施。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规则下,定价的决定权是企业,但是,金融机构提价,就是“以大欺小、强买强卖”,道理很简单,一个储户的存款,无论数额有多大,相对于一个金融机构,它都是“弱者”,这个金融机构对这个储户可以自由“定价”,反过来,这个储户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

金融机构“以强凌弱,强买强卖”,是金融机构定价原则的通病,人民银行默许总部对小额存款采取自由定价原则,事实上就是放纵、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总部“以大欺小、强买强卖”。

事实上,从市场经济角度,总部对于300万以下数额的存款也是可以提价和不提价的,但是,金融机构总部利益高于公共利益,总部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总部是不会对300万以下的存款提价的。

对300万以上数额的存款,金融机构必须执行存贷利率的最高上浮幅度,300万,事实上就是金融机构的“自留地”,对于300万以下的存款,银行可以自由定价。

我们注意到,金融机构的这种定价原则,与人民银行颁布的价格管理精神是背离的,与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精神也是背离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