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克俭是哪十二生肖?
这是古代成语,形容人做事勤劳、节俭。比喻勤俭办事业的人。 这句成语的来历与“开源节流”有关。 “开源”的意思是指增加收入;而“节流”则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古时候,人们把钱财放在锅里,用淘金的方法来获得金钱。由于淘洗次数有限,因此得的钱也就比较少。如果次数多了就会失去钱,这就叫做“开源节流”。 在《新五代史·周史·太祖纪》中就有记载:“每军给粮二十四斛,每日马三匹,使人治农,自种杂粮。”也就是说,军队每天只需要三匹马,剩下的两匹用来耕地,一天下来马只能骑一日,多余的马还要自己拉回来。 到了宋代,军队的条件好了一些,不过仍然需要节约开支,宋神宗时曾经下令:“诸军自今无得擅兴造作”,禁止大军擅自建造或购买各种器械、房屋等。
到了明朝,规定更加具体:“除军器外,不得私买大小铁叶(铸钱的原料——引者)、铁渣(炼钢的原料——引者)……凡军中一切庶务,皆仰于粮饷之中,自无不备之理。”除了武器之外,严禁私自购置冶炼用的铁料和铸造钱币。 清朝末年,军国用钱紧缺,于是慈禧太后便让庆亲王去办铸币厂。庆亲王很精明,他知道如果直接向太后要钱太直接,会引起太后怀疑,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他先用钱去买铸币机器,并委托一个姓胡的商人去办理此事。
后来有个亲贵大臣知道了这件事,对庆亲王说:“王公,你要办这个工厂,你得去求太后才行呢!” “为什么?” “你用钱买了东西,你得有太后发的票子才能出手呀!” 于是庆亲王只好照办,写了奏章,到太后面前请求赐予印票。太后看了他的奏章后,说道:“好办!我就给你个‘圣旨’,让你大摇大摆地拿回去!”说着,随手写了一张纸交给了庆亲王。 就是这张纸,被后人称作“克勤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