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的钱荒了吗?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央行资金缺口”的图片。图片显示,从2015年8月~ 2016年7月份,社会融资(发行债券)-3.94万亿元;财政存款-2.24亿元亿元;央行贷款-3.58亿元。
三块合计,资金净流出达9.76万元。 虽然,经过我们的细心加工,图片已经没了原始出处。但我们还是找到了这个图的原始版本。 来自新浪微博的一个财经大V的微博。 该博主虽是一名财经类的大V,但其在微博上关于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客观性却备受质疑。
早在今年3月份,其就因预测黄金会跌到1000一盎司而遭来大量的批评。 如今,他的这张“中国人民银行资金缺口图”也在网络热传。并迅速占领各大媒体财经板块。
那么,这张看似详细的“人民银行资金缺口图”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呢? 中国金融体系到底是否存在9.76万元的资金缺口呢? 答案当然是 不存在!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笔数据 “社会融资—3.94万亿元” 这笔数据的来源应该是政府发行债券。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16年4月,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金额为3.58亿人民币。 那为什么与图中数字相差悬殊呢? 我们仔细看一下,这多出来的0.24亿是“中央政府”收入,而不是“财政部”收入。 而这两个数值之间本来就有很大差异。 因为,在地方债转手就借给中央的情况下,这里所谓的“中央政府收入”其实质就是“地方财政收入”。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笔数据 “财政存款-2.24亿” 这笔数据应该是指地方财政存款。按照《中国统计年鉴》里的解释。指的是下级财政上级财政拨款的结余金额。
从历史数据看,这一项常年都是正数,且规模较大。2015年更是超过了1.3万亿。 所以,在2016年上半年,虽然很多地方财政出现巨额亏损。但财政存款却是大幅度增加的。 因此。即便地方财政存在亏损,也不应该在这两年大量动用国库现金。因为一旦动用,就要在这两项数据中分别减去相应的数字。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财政存款-2.24亿”的数据也是不正确的。 第三笔数据 “央行的贷款—3.58亿元”。 关于这笔数据的来源,微博上很多大V都说这是企业通过发债融资的数额。 但经查询国家统计局官网,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数额并没有超过3.58亿。而且,企业债券一般指的是公司债券,并不是非公司制企业发行的债券。 经查证,2016年4月份,只有一家非银金融机构发行了3.58亿的金融债券。它就是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也俗称“华融资产”。
华融资产是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变更而来,属于副部级单位。 既然,这笔数据的来源是有问题的。那么,最后的结论也是有问题的。 即,从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中国的金融系统根本没有9.76万元的资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