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多久了?
1980年,国务院批准发行国债; 1990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金融市场; 2016年起,启动注册制改革,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步伐加快;
2017年1月,中国首只股票型指数基金——国泰中证央企创新ETF正式成立,标志着市场基础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018年4月,证监会宣布启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8年11月5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获知,经中央深改委审议同意,中国将于2018年11月6日起正式实施沪深港通。这是继A股纳入MSCI指数后,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截至2023年1月17日,已成立34周年整。 如果算上新股的集中申购,以及在这之前长达数年的发行体制改进、配套改革的探索,可以更准确地说,在中国开展大规模股份试点活动已有35年了。 回首这35年的历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教训。 在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的道路上,我们走过弯路,但也积累了重要经验。
最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只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加强市场监管和法律建设,才能让中国金融改革走得更稳更好。 中国实行的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体系,这个体系的标志就是人民币成为国际上广泛通用并且有很高流动性的货币。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坚定地走下去,迟早能够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