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现代西方宇宙论也认为宇宙大爆炸是五维空间向四维空间的跌落现象,所以“五行”理论已经超出了中国范畴,具有世界性意义。 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采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说法,但五行学说并非源于中国古代文化,而是来自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时期。齐国稷下学宫中的神仙家(又称方术家)创行了五行说,用来解释世间万物的性质及其变化。 阴阳是古人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他们以阴阳来认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并用阴阳二气来说明万物变化的起因。在《周易》的六十四卦中,每卦都由阴爻与阳爻组成,而每种卦象都揭示出了某种自然规律或社会法则。
一、天元说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这种说法起源于先秦时代,当时的人们称地球为“大地”而非“天”,这种将天地分开来看的做法正是“天元说”的开始。 在这一学说看来,宇宙由一个混沌无边的整体构成,这个被命名为“太极”的整体又分为阴阳两种元素;接着这两个元素产生了运动,并相互影响形成了两个独立于彼此的子体系——清轻者为天,浊重者为地,这就是所谓的“两仪”或者说“天地”了;接下来便是两仪衍生出三才、四象等概念了。由此可见“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并无道理可言! 二、地支说 关于“五行”最早的记载见于《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此处的“五行”即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形态,其中前三种分别代表着水、火、土三大类元素,后两者则分别是金属和植物。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的变化形式。 按照这种观点看的话那么“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四种基本元素的转化形式了:金生水是因为金子本身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水生木因为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一种原料;木生火是因为木材中含有大量可燃成分如碳氢化合物等等;火生土是由于燃烧过程会产生灰烬等物质;土生金则是由于金属矿藏一般都埋藏在土地下面…… 三、五体说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每个单细胞都是由细胞核以及围绕着它的细胞膜组织而成,而细胞的核内包含有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当外界光线照射进眼睛时,它会激发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电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并形成视觉图像。与此同时脑干也会接收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刺激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电脉冲传送给大脑皮层,最终形成各种感觉器官对不同频率光的反应模式,从而形成我们的视力和听力等感知能力。 因此可以说:眼耳口鼻都是身体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感官系统,缺一不可;同时它们的活动范围又是相互独立的,并不存在谁依赖着谁的关系。所以说“五官”就是五个完整的实体啦~ 四、五脏说 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也。心主血,行脉,开窍于舌;肝藏血,主筋,启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统摄血液运行;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二阴,藏精纳气。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这些脏器与人体内各个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肝脏可以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心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脏之一;肾脏能生成尿液;脾脏则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可见脏腑与机体之间密不可分呀。 五、五德说 西周时期人们就发明出了一个叫做“五德终始”的理论——所谓“五德”其实就是指“青赤黄白黑”五色,而“终始”的意思就是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产生一种新颜色然后淘汰掉旧的颜色,这种更替方式也被称作“五色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