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五行属什么的?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维持世界万事运行的根本,并以此解释自然界和社会变化。 五行中“五”为数量词,“行”为运动。《尚书·舜典》中有云:“申命群后,贰于帝命,巡于四方,至于南岳,乃稽厥所营,厥志以丕;震于夏政。”其中记载了尧把天子之位禅让给舜时所颁授的命令。根据这段话的意思可知,在舜接受天命之前,要先去南方巡视,考察民情与天象,然后向天帝汇报此行的结果等。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行”本义为行走,此处引申为运动之意。那么为什么“五行”指的是五种运动的物质呢? 五行学说是古人认识自然的结果,他们发现地球上各种事物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性,而且地球自身也存在发展规律,于是提出了五行的学说体系来解释这一现象。
据《尚书·洪范》中记载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这便是五行最初的原型,即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及其对应的特性。此后人们又将五大元素的属性不断拓展,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五行系统理论。 在《吕氏春秋》中有着对五行属性的总结: “何谓五行?谓金、木、水、火、土也……五行不定,四时不明。” 由此可见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着五个不同的方面,而这五个方面的平衡则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循环体系以及时间的推移。因此可以说金、木、水、火、土是世间万物发展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