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流感是什么流感?
2015年3月,我国浙江先出现疫情,感染人群6.5万余人; 2015年4月,韩国出现疫情,感染者987人,死亡86人; 2015年5月,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及我国北京相继报告输入性流感病例,其中部分患者因病情严重甚至死亡[1]。 这次流行的流感病毒属于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1998年以来人类又一次遭遇流感病毒侵袭。 国家疾控中心发布报告称,该病毒在遗传基因水平上与1998年的甲型流感毒株密切相关,可能来自动物;但进化分析表明,目前流行的H7N9病毒与1998年的毒株存在明显区分,提示病毒的演化趋势和来源可能有别。[2]
目前,应对“流感”已纳入卫生计生委每年制定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中。据估算,一场流感可以造成全球超过100万人死亡。[3]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invasive infection),其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有A、B、C三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对人有传染性。
根据现有证据,认为禽流感有可能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给人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4-5]。 人感染流感病毒后,潜伏期一般为1~7d,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为主,常伴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监测显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群中无免疫力者比例均大于10%,低度免疫中和抗体阳性率也较高,说明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且免疫时间短。 [6] 预防流感不仅需要接种流感疫苗,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如何识别流感? 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意识到自己感染了流感病毒,因为大多数人的症状都比较轻。但如果出现了以下情况,就该考虑是否患上了流感: 突然高热 (可达39℃—40℃),寒战,出汗 头痛,全身酸痛 咳嗽,痰液量少,多为白色粘液和浆液性分泌物,偶见血性痰 腹泻 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 如果出现上述不适症状,要尽早就医并告诉医生自己的接触史,以便第一时间得到治疗。如果确诊为流感,应尽快进行隔离治疗。
对于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以及孕妇,一旦出现流感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不良后果。 目前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年在疫苗可供使用的初期,宜优先建议给重点人群(如医务人员、老年人、婴儿、慢性病患者等)注射流感疫苗。
一般来说,疫苗自出厂之日起,在规定的冷藏条件下能够保持至少5年以上的有效性,但建议市民在购买时查看生产日期。 有疫苗可用的情况下,建议不要重复使用针头。注射器在重复使用后,可能发生交叉感染,最好一次性用完。
除了接种疫苗外,日常预防也很重要: 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保证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喝水,饮食营养清淡;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非去不可时请戴口罩。 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异,当前上市的疫苗仅能预防本季度流行的流感病毒,下季度的流行株可能产生变化,所以建议在冬春季流感季节来临前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