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的火是什么?
“五行”,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代表了五种物质性质或者运动状态。它和现代科学的联系与区别何在呢? 从本质上说,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由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组成的。这四种基本作用力分别是电磁力、强力、弱力和引力。
其中前两种叫做矢量力(因为它们有方向性),后两种叫做标量力。 电磁力是电荷之间(或磁极之间)的作用力,它具有波的特性(因此又被称为电磁波);它是七十年代才被发现的,但现在已经成为了现代物理学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强力和弱力都是微观上的力,它们作用于原子核和夸克-胶子的色荷上,从而影响粒子的属性。引力的存在则毋庸置疑。 那么,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五行是什么呢?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存在着五种物质并且永远在运动中。这五种物质是:金、木、水、火、土。它们的顺序是没有变化的。 金代表的是某种物质形态(金属)或者是五行的金气。 木有它的物质形态(树木)和五行之中的木气。
水是水的物质形态(水)和五行之水。 火是火的物质形态(火源)和五行之火。 土是土地(大地)和五行之土,当然这个土也是指的土的性质。
所以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里面既没有电荷也没有颜色,更没有量子数。它是古代中国人根据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物质运动形式或者说物质的存在状态。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被用来解释世间万物的生长变化。
后来这种观念又被引入医学领域,用五行来描述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