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转圈打不为例吗?
首先,这种打法确实存在,而且曾经非常流行过。 然后,现在这种打法已经逐渐被淘汰了。 为什么曾经流行过呢?因为那个年代球桌比较高大,球员比较高大,因此球速不是特别快。同时由于发球机还没有普及,所以发球上旋比较强,因而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弧圈球打法。而这种打法要求有比较稳定的旋转和扎实的控球能力作为基础,所以当时能打好弧圈球的人往往球技较高。
随着乒乓球器材的更新换代,球的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小的球,使得球速加快,高大的球员在启动速度和发力上均受到影响,而身材相对矮小的人士却更能适应新球的性能。于是乒乓球进入了新的时代——近台快攻大行其道。快攻对球员体能要求非常高,因此身材偏高的大球选手很难跟得上节奏,而被淘汰出一线阵容的同时,也倒逼这些选手去学习新技术以保持竞争力。其中就包括一些快攻结合反拉的打法,而这类打法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许昕。
什么是反拉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拉球过程中,利用来球的能量将球反弹回去,这就要求在对拉的过程中能够控制好力量、速度与摩擦的结合,否则就会像题主一样打成这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题主虽然用了“转”字,但这个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旋转。真正高明的旋转是能结合上击球的力量,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的系统教育里面,从来没有教过我们怎么样去进行一个创新,我们只是被逼着考试而已。中国人的创造力,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创新力,现在还停留在什么水平呢?比方说有人问比尔 ・ 盖茨,比尔 ・ 盖茨说,全世界95%的创新技术是美国人创造的,这话可能有吹牛的噱头在里面,但是我相信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创新力远远要超过中国,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状。
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在去年的两会,就是我在人民大会堂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感悟,因为当时去的人特别多,人民大会堂特别大,里面有很多安保人员拿着棍子,他们在人民大会堂里面非常自由的走来走去,然后我就看到有一个人在角落里非常专注的在地上转圈,我当时很纳闷这个人干什么呢,我后来想一定是哪个安保人员在那玩呢,然后他玩乒乓球,他在地上划了一个圈,然后他在用球拍不断的这么打这个球,然后打了一个多小时,我觉得这个人真够无聊的。
后来有一天早晨,我到楼下晨跑,然后又看到这个人,他又再打乒乓球了,而且打的方式还是那么原生态,而且周围也没有人鼓励他,但是有一天我发现他开始打到地上的圆圈外面去了,然后又几天之后我发现他可以打出一个正着的直线来回了,然后又几天之后我发现他可以把这个球打到一个角落里然后原路返回了,然后又练了一些日子之后,我发现他可以在一个地方把这个球给拍到另外一个角落里,然后原路返回回来,我发现这个乒乓球拍在那个手上,已经变成了一个武器。
后来有一天它彻底离开了那个圆,然后它不再受地上的那个圆的限制了,然后它可以天马行空的来回跑了。后来有一天我就去问这个人,我说你为什么一个人在角落里练这个东西呢?他说,我是一名轮椅运动员,我是一名专业的打坐式乒乓球的运动员,然后他说我在这个圆里练了5年,就是为了有一天突破这层心魔,然后我要去打世界锦标赛,他说现在我已经过了这个坎儿了,然后你可以看到这2个东西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自由的,一个是受控的,一个是创新的,一个是固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