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五行属性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好,我来讲讲这个“属性”是怎么确定的。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我们的古书在记录干支的时候,是使用阴阳五行的体系的——比如《尔雅·释天》: 甲木、乙木,言阴木也;丙火、丁火,言阳火也……庚金、辛金,言阴金也;壬水、癸水,言阳水也。 这里明确指出了十干中的八干为阴阳属性,只有戊己两干没有提到。
接下来,再看《内经·灵枢·通天》: 阳明在上,少阳在中,太阴在下…………厥阴之实,少阴之满,太阴之蓄,阳明之燥,少阳之热,阴阳不得相移易也。 这已经指出厥阴、少阳、阳明、太阴都为阴阳中各有八经,唯独少阴和厥阴有“实”“满”“蓄”等阴阳偏颇的记载,可见这十二经确实也有阴阳之分。
再来看《难经·第二十八难》: 脾与胃以膜相连耳,何以别之?然!胃傍约有三里穴,脾傍约有肓俞;胃脘约在章门之下,脾牌院约在肓俞之外。 是依阴阳划分部位。 再来看《难经·第四难》: 四时八节,阳气往复。合于四时者,春生于左,夏长于右,秋敛于左,冬藏于右;应乎八节者,正月在左,二月在右,三月在左,四月在右,五月在左,六月在右,七月在左,八月在右,九月在左,十月在右,十一月又在左,十二月又在右;不过其中又有变化: 不过这里的左右只是形象说法,其实是指前面所说的阴阳部分。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列表: 所以,所谓的天干五行,其实是以人身体部位为依据的。因为人的上半身属阳,下半身属阴,中间脾胃又属阴阳中和,于是五行分配如下: 甲乙同属东方,故为“木”,庚辛同属西方,故为“金”。寅卯辰三会成局,且为春,故为“木”;申酉戌三会成局,且为秋,故为“金”。 丙丁同为南方,故为“火”;戊己同在中央,故为“土”。午未会为盛夏,故为“火”;辰戌丑未四地支本气皆为土壤,故为“土”。 子午同为阴阳之极,故为“水火”;亥子丑会成三角,且为寒水,故为“水”。寅卯辰三会成局,为木之生、旺、囚之地,故为“木”;已午未三会成局,且为炎阳,故为“火”。
甲乙木,甲是阳木,是栋梁之材,乙是阴木,植物之根
甲属木,是纯阳,它表示埋在土里的种子,因为种子要发芽,就必须吸收大地的阳气,只有在阳气充足后,种子才有力气破土而出。所以把种子和纯阳之相联系在一起,就是“甲”,它是一根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
乙是阴木,乙字的上面是“草”,下面是个“木”字,表示草木已从土里钻了出来,还是一株幼苗。
甲乙本是相生的一个整体,甲要出土必须要依靠乙来完成,而乙的诞生又离不开甲,没有甲也就没有乙。
丙丁火:丙是纯阳的太阳,丁是纯阴的灯烛
丙字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半部表示太阳,下半部分表示“人”,“人”字在太阳的下面,表示太阳在人的头上照耀,热气蒸人,表示火的炎热,因此“丙”字是表示太阳火热的字。以纯阳之位象征大火,所以把丙字代表的太阳之火定为阳火。同理,把丙放在十天干的第三位,代表火,为奇数,表示阳火。
丁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人”,下半部分是“火”。人坐在火旁,表示暖意,用小火烧烤,因此叫文火。所以用在天干上,丁字列在第四位,是偶数,为纯阴之位,表示小火。
戊己土:戊是纯阳之土,己是纯阴之土
戊字是由两个“戍”字组成的,“戍”字由“戍”和“戈”字合成的。“戎”字是兵戎的意思,“戈”字是兵器。“戌”字的意思是士兵拿着兵器镇守在边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戍”又可理解成“人”加“十”,即为“士”。“戊”字由两个“戊”字组成,表示四方都有兵戈,是个守卫森严的城堡,也就是城池的意思。
己字可以理解成是“己”字。《说文解字》对己的解释是:“己,中已也。象人腹怒之形。”这个字的意思是,肚子已胀满了。己字在天干中列在第五位,也是奇数,为纯阴之位,表示阴土和已字肚子胀满的意思是一致的,所以把己字代表的土定为阴土。
庚辛金:庚字是纯阳之金,辛字是纯阴之金
庚字由“人”字和“刀”字组成。人,具有刚毅不屈的品格,把人字和刀字组成一个字,表示刀具有锋利无比,无坚不摧的品格,所以“庚”字本义是刀,而且是指十分锋利的刀。作为天干,庚字占第六位,是偶数,又处于阳位上,因此称为阳金。
辛字由上下两个“辛”字组成。辛字在甲骨文中是大钉钉入木中的形状,本义是大钉。“辛”字是大钉入木深的意思。天干中的辛字处于第七位,为奇数(阳位)上,表示纯阴,称为阴金。
壬癸水:壬字是纯阴之水,癸字也是纯阴之水
壬字在甲骨文中是云和雨的意思。壬在天干中占第九位,是阳位,但其数是奇数,为纯阴。《说文解字》说,壬是隐藏的意思。壬字表示的虽然是云雨,有阳光明媚的样子,但字是在阳位而数为奇数,为纯阴之水。
癸字由上下部分组成,上半部为“止”即“趾”,下半部为“水”,表示脚踏在水里。癸字处于第十位,是极阴之位,《说文解字》说,癸是汁液的意思,表示的是阴寒之水。